牵 挂
2013-10-25

  因为父亲已经年过七旬,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我和哥姐决定将他接到县城安度晚年。可是他却执意不肯,说自己还算硬朗,过不惯城市的喧嚣生活,喜欢小村庄的宁静。他实在拗不过,才恋恋不舍地随我们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小村庄。车已经开出了很远,可父亲还在不断地回头张望,我分明看到他的眼中溢满了泪水。是啊,毕竟他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牵挂,他对这里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父亲四十岁就以全队最高票当选为当时的生产队长,从此他的喜怒哀乐就和这个小村庄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邻里之间闹矛盾,谁家两口子打架了,村里的红白喜事样样都少不了他。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村子里特别有威望,再难的事情,到他那儿都会迎刃而解,那时父亲是我们哥几个心中的偶像,儿时我的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做一个像父亲一样有本事人人尊敬的人。

  我们队地处偏僻,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四五里地。由于这个原因,其他村子都已经通电两三年了,而我们队依旧靠煤油灯照明。一次,我和哥哥去伯伯家串门,回来后我拉着父亲的衣角吵着向他要能吊在屋顶的电灯,吵着也要坐在家里看电影。当时,父亲没说一句话,只是沉默着一个劲地抽烟。那以后,父亲经常外出,每天早出晚归的,有时一走就是好几天。半年后的一天,父亲一迈进门槛就喴着让母亲炒两个好菜,说他要喝两盅,将我抱起举得老高,激动地说:“儿子,咱村也要通电了,咱也可以坐在家里看电影了。”原来,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奔波在村里、乡里、县里跑拉电的事情,反复地找领导,跑手续,他人整整瘦了一圈,那么难的事情,父亲一个普通的村干部硬是办成了。记得当电灯第一次在我们这个偏辟的小村庄点亮那一刻,全村都沸腾了,就好像过年一样喜庆热闹,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他被人们前后簇拥着,简直成了一个打了胜仗载誉归来的将军,那些日子是我儿时印象中父亲最开心的日子,也使我们哥兄妹更加崇拜父亲了。

  我们队地处丘陵地带,水层很深,全村只有一口水井,有两个人专门负责,用辘轳一罐一罐将水打到蓄水池里供全村人饮用,生活在这里的一代代人,就靠着这种原始的方式取水。通电以后,父亲的心思又转移到了吃水问题上。经过他多次的申请和努力,乡里终于同意拨付资金给队里打井。全村人就像迎接解放军一样将打井队迎进了村,全村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井终于打完了,当电机启动时,清凉的井水像瀑布一样喷涌而出,周围欢呼声响成一片,父亲和大家排着队,每人接了满满一瓢水一饮而尽,那感觉就像喝了一杯最醇香最浓烈的五粮液一样过瘾,看着欢呼的人群,父亲的眼睛湿润了,只可惜当时的年代没有照相机,没能抓拍到那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没能将小村庄的那份喜悦永久保存。

  经过父亲的努力,我们队终于告别了煤油灯照明,辘轳打水的日子。人们都以为拉电和打井这么大的工程,作为一队之长,父亲一定从中捞到了不少的甜头,可我们最清楚,父亲没有往家拿过一分钱,或者一根木头。打井的日子里,我家简直遭遇了“浩劫”,铁锹、斧头等工具都不见了踪影。当母亲责问这个“家贼”时,父亲歉疚地一个劲地说,打井是大事,打完井咱都买新的。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爱队如家的普通通的乡村干部。每当人们说父亲为村里办了好几件大事时,父亲总是感慨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咱农民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好啊,吃水不忘打井人,无论啥时候,咱都不能忘记党的恩情啊!

  父亲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可是每年他都要回乡下住上一段时间,否则他会寝食难安的,我们理解他的心情,那个小村庄有他的根,有他的牵挂,有一个年过七旬老人心中永远的爱。(赵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