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季,农场及上游地区连续强降雨,导致境内音河、阿伦河两河水位上涨,发生洪涝灾害。洪水袭来,种在洼地的玉米大面积受灾绝产,而相反种在洼地的水稻同样被淹,却因为自身耐涝,稻田内沟渠纵横有利于强排,再加上水稻种植户手中排灌设备充足,不仅保住了水稻,而且丰收在望。
水稻丰收,玉米绝产,鲜明的对比,活生生的事实,充分让职工从心里认识到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积极实施“旱改水”的必要,彻底的打破了那些家中全都是旱田的种植户们,对“旱改水”种植模式的观望心态。如何将因涝受灾绝产的旱田借机改成抗涝效果更好、产值更高的水田已经成为他们时下最为迫切的一种愿望。
针对广大种植户的呼声,10月12日,农场召开班子扩大会议,研究部署了地势低洼、易受涝灾、种植旱田效益较差的旱田改水田工作。并下发《关于印发旱改水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农业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今年的灾情变成明年全面提高适应能力的机会,抓住机遇,坚定信心,搞好规划,搞好组织,对低洼地、易涝地等抓紧实施“旱改水”,确保粮食高产稳产,职工增收,农场增效。(王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