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玉米生产春播阶段技术建议
2014-04-23

    目前,我市水稻、玉米生产已陆续进入育秧、春播阶段。结合市气象部门预报,提醒农民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


水稻


    备土。秋季未备育苗土的要尽早备足育苗床土,也可选用专用育苗土、膨化矿砂、发酵稻壳、育秧纸等新基质育苗,但要提前做好物资准备。含水量大的育苗土要尽早移入育苗大棚内化冻散水,有利及早过筛育苗。
    配制营养土。近年来由于有机肥、腐熟草炭或草炭土资源日趋匮乏,壮秧剂用量在逐年增加,因此壮秧剂粉碎不够和混拌不均造成的药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选种和种子处理。杜绝盲目引种和越区种植。提前做好种子的清选、晒种、选种和浸种消毒。推广应用水稻浸种催芽车间和“水稻恒温浸种催芽一体机”浸种催芽,全面提高我市水稻种子处理水平。
    播种。播种量一定要控制在100—125g/盘芽种。钵盘育苗的钵盘穴底要与床面紧密接触,不能留有空隙,播芽种2—3 粒/穴。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确定要以气温稳定在5—6℃ ,棚内置床温度12℃ 以上开始育苗播种。针对今年“盛夏(6-8 月)有阶段性低温”的气象预报,及时、适时播种,“不扣4 月棚、不育5 月苗、不插6 月秧”是关键,这也是规避水稻障碍型冷害的有效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
    秧田管理。根据5 月气温偏高的气象信息,秧田管理的重点,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尤其是秧苗2.5 叶期要杜绝超过25℃的高温,避免早穗出现;二是防止低温和补水漫灌凉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温度剧烈变化引发生理性立枯病造成死苗。


玉米


    整地。对于墒情正常或有旱象的西南部县(区)来不及进行秋整地的地块,待土壤化冻8—10cm 后可下犁时,要旋耕、灭茬、起垄、镇压连续作业,达到平整细碎,只待播种。针对去年的水淹地和过水地块,一要及早清除田间秸秆。由于去年秋雨较大,尤其是水淹地大部分玉米秸秆仍残留在农田,要充分利用化冻前机车可以进地的时机,趁冻及早清除,倒地,为整地赢得时间。二是顶凌灭茬整地。在4 月初土壤化冻到10cm 左右时,开展玉米顶凌机械灭茬,保证灭茬效果。要根据不同墒情、不同地块、不同区域,科学安排,适时进行顶凌整地,杜绝湿整地。
    选种。选择恰当的品种,决不可种植越区品种,可选择退半个积温带品种,留有100℃积温,确保作物安全成熟。已购买的晚熟品种,要尽量串种。
    播期。坚持适时播种,以耕层5—10cm 处的地温稳定通过6—7℃ 为指标。凡是墒情适宜的一定要适时早播,抢播,把作物种在最佳播种期内。从南至北4 月25 日开播,5 月5 日前播完。播期拖后的,可采取简化播种,实施原垄卡种,抢时播种。采用覆膜栽培要比常规栽培提前5—7 天播种。
    播种。要大力提倡采取种子包衣、种子挂蜡技术防止粉种,也可采取催小芽包衣,有条件或有经验的地区可采用催芽断根技术播种。种植生育期较长品种的农户,要采取催芽坐水种,确保安全成熟。要提高播种质量,做到先岗后洼、先壤后粘,做到播后镇压,镇压后播深一致。根据土壤墒情,对坡耕地、易跑墒播种地块,多镇压、重镇压,起到引墒作用;对低洼易涝地块,根据墒情,适当镇压,少压或轻压,甚至不压;对积水内涝地块,要及时散墒播种,对于湿度大的地块,难以整地的,可采取早熟品种保护性免耕播种技术。
    应用新技术。在播种阶段一定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根据气候状况考虑采取坐水种、滤水种、种子包衣、催芽播种、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措施,规避5 月的低温阶段,力防粉种,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及时查田和中耕。播种后出苗前,应进行及时查田详细调查田间粉籽及缺苗情况。可提早进行育苗,以备补栽之用,或借苗带土移栽。幼苗拱土后要早蹚铲早中耕,做到多铲、多蹚,通过土壤深松和铲蹚管理,实现放寒增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崔守富(推广研究员)(转自《齐齐哈尔日报》)